中华自古为尊老敬长孝敬父母之礼仪大邦,诲幼友弟夫妻和敬君子之国。 我国民自古具有“温,良,恭,俭,让”之五德。谦逊克让,以礼律己,以德待人。然而我们今天,除了中国面孔的一张表皮,还剩下什么呢?我们传统美德优秀礼仪到哪里去了?我们今天除了自己就只是个唯利唯财贪好虚荣的社会是一个四肢不全之废人是一个没有灵魂没有自我的行尸走肉。。。看看我们社会上流落街头无人奉养的老人随便抛弃的孤儿无诚无信的朋友各自为利的夫妻礼义廉耻信一扫而光。。。。因此,重拾礼仪,唤回灵魂已是不容忽视的了。窃以为,礼仪,礼貌不仅存于心中,也表现在适当的形式中(至少给人一种亲切感使对方觉得自己有存在的价值而被尊重)和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细节中。礼仪不能只重于里而忽视表,表里行神统一,由表带里,由里衬表,才真正具有规范行为道德的价值。而这些,是日常生活中随意就能做到的,既不费力,也不劳神,日常生活细节中的礼貌礼仪,所谓“生活常礼”。和那些繁文俗节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也可以适用于现代社会,因此,试着做一下,也无妨,故在下简单列出古代基本常礼,算是现代版简化常礼吧。如愿意再详细复杂一点,请参照信而好古兄的《常礼举要》里面概括比较全,但我觉得亦不必如此夸张拘泥。对于以下几点,最基本的东西,你又能做到几点呢?
一居家克己
1家中有高龄行动不方便的长辈应定日主动到其房里行礼请安(最好是一对夫妇,一对夫妇的前去,家中小辈兄弟姐妹前去,这样人既不多也不烦杂)与其聊天,问寒问暖,送餐递巾。
2要出门时与家人相互告之,上学上班去要打声招呼,回来时要说“我回来了”,家中有人时要迎一下,帮忙拿东西等。为人子者出门要主动到长辈房里告之辞行,回来时也要主动到房里行礼(以免长辈担心).
3自己在屋里或者与亲人朋友在屋里谈话时要记得关上门,以免影响其他家人.
4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其他场合,到别人房间不要直接推门擅入,也不要大声敲门(唐突,不礼貌且打扰别人)应在门外通报“我是某某我可以进来吗?”里面人应说”请进“并站起来,方可进入,比较熟悉的亲人朋友可以直接就坐,像客人或较疏人等主人应请其上座,自己坐客座,并且客人坐后自己方能坐;身为晚辈者,有事应主动到长辈房间去,通报应答如前仪,只不过长辈仍坐主坐,晚辈进去后可略一躬,自己坐客位,不必谦让.
5朋友哪怕是兄弟姐妹来也要站起身来,如是长辈老师的话站起身来并微一躬身,长辈立不可坐,长辈让坐时方能就坐.
6两人一同行礼问安或陪同他人去行礼时如旁人须行礼自己不用行礼时,旁人行礼自己先不能就坐等旁人礼毕就坐后自己方能坐下.
7居座行礼时应先站起离座站到一旁然后行拜再起身复位且莫从座上直接下跪.
8出门时候衣冠要整.
9即使在家亦不要大声喧哗.
二待客之道
1有客拜访应将家收拾整洁着正装,衣着整洁,(尤其夏天更为注意)不随意出门,侯客而到.
2客人来应主动迎出,与客人在门外拱手,主人伸右手请客人入,客人微一躬谢礼后方可进入,主人在前引路客人跟其后,客人应将鞋摆放整齐,客人走时脚步应轻些,以免打扰其他家人,主人请客上座,自己坐客位,客人谢坐后方可坐,主人侯客人坐后而坐,起席,客人先站起来,主人方能站起来,送客送出门.
3如内有客人,应都起立,主人为其一一介绍,相互都要见礼,方可就坐,按说,晚来的客人应众人都坐后方才就坐.
4主人送茶送水应主动下地亲自奉与,客人双手接过,点头示意。先奉老后奉少,先奉生后奉熟.
5如只有两人面对面谈话时,有客人进来时,应主动站起来,让出座位默默退侧到一旁客位,来者坐下后自己才坐,自己在一旁不要插话,等二人相邀时方可加入谈话内容当中.
6递接物品时应双手拿稳物品奉上(古礼单手为”递“双手为”奉“长辈上级用”递“晚辈下级用”奉“)长辈老师所送礼物,不应推辞.
7如会尊长老师则入门后须行礼问好自己主动坐客位.
8遇节日亲朋好友之间应相互拜访串门,相互馈赠礼物,每家每户都要走到送到,晚辈学生主动到长辈家里去拜节问安,在路上认识人之间相遇应行古礼,如作揖等.
三,谈话交流
1等对方说完话自己再发言不要插话随便打断别人讲话.
2谈话时身子不要乱动不翘二郎腿不扪脚不东倒西歪.
3谈话时不要一直用眼睛盯着对方看.
4谈话时不要用手指着对方或他人.
四聚会有制
无论是聚餐还是出席会议多人皆坐一张桌子时应请老者或长辈居上座其次左右两边客位按辈分年龄先来后到依次排之自己如是东道主的话应坐末位.
古代用餐时的座次汉至南北朝为分主客位的分餐制主人居北边上座客人分坐室内左右两侧皆有单独的餐案餐具;隋唐时出现长条方桌没有了单独的餐案但每人依然有自己的餐具其座次排位皆如故;清时普遍已用圆桌一齐聚在一处沿用至今。个人以为无论聚餐还是聚会应效先汉的分餐制较好尤其是传染病大肆猖獗的今天.
五行礼有仪
1谢礼:如果要谢谢别人的话不要只说口头上的谢谢应站起身来行礼作揖,如对他人表示歉意也应作揖或顿首表示自己诚心悔过.
2见面之礼:平辈好友同窗相遇时,应面对面一同相互作揖;兄弟姐妹或其他人相遇时,应为幼者或年纪辈分小的先行礼,对方还礼;男女之间男士先行礼,女士还礼;遇自己长辈师长时,应主动行礼,为长辈者对晚辈只颔首还礼便可.
六学门肃清(补充)
1在校园中如遇师长装扮人走过应停步,侧身一旁让其先过(无论认识不认识).
2对高年级或低年级同学应以”某某学兄学姐/某某学弟学妹“称之,对学兄学姐应有其尊重.
3对同年级同学应以”某某同学“称之.
七长幼有序
不管是兄弟姐妹还是很熟悉的朋友之间年幼者应称比自己年龄大的人为某某哥/姐做到待之以敬为长者应称比自己年龄小的人为某某弟/妹做到待之以礼让无论座次事物名额分发物品处处做到让幼者为先.
八称谓之礼
只一点既可关于名字的问题现在我们习惯性的管同辈人群或同社会圈子中的人直呼姓名或者关系亲密点称名字认为是表示友爱的方式实际中华礼仪中名者既讳也是不能随便呼之的所谓名讳名讳一般只有父母偶尔称之或自己用谦辞时提到在古代甚至君臣之间亦不能直呼其名多称其职称或者叫字号由此可见名只用于标书立传户口注册人物登记中可同社交圈中一般都以姓后冠以职称呼之或者叫某某君尊敬但有很亲近的叫某某兄/某某姐再亲密一点的直接称字没有字的称号或者如兄弟姐妹般以仁兄贤弟尊姐贤妹呼之.